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two星球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发新帖

1023

积分

0

好友

143

主题
发表于 2022-11-2 12:02:36 来自手机 | 查看: 1667| 回复: 0

一、『乘风破浪』

立志当在少年时。本成语的主人公名字叫宗悫què,这个“悫”字不常见,意思是诚实。宗悫生活在南北朝时期的宋朝,历史上叫刘宋。宗悫从小就喜欢舞枪弄棒,却不爱读书。当时天下太平,大家都忙着考取功名想当公务员,觉得宗悫练武是不务正业,以后也没什么出息。他的叔叔宗炳学问很好,见宗悫整天练武,就试探着问他:“你长大了有什么志向呀?”小宗悫睁着一双亮晶晶的眼睛,应声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宗炳(bǐng)这下放心了,他说: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

不久,一件事让小宗悫成了新同人物。这一天,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本来是人生最幸福的时刻。可恨的是,当晚就有强盗来打劫,变成了“洞房花烛夜,强盗打劫时”,一对小夫妻抱着头在洞房里瑟瑟发抖,全家人大气都不敢喘。不过,有一个人除外,就是才14岁的宗悫。这时,他平时练的刀枪剑戟十八般武艺可派上用场了。他往屋门前一站,端的是威风凛凛,杀气腾腾,一番拳脚,把十几个强盗打得满地找牙,根本进不了正屋。这下子英勇少年宗悫马上扬名乡里。经人推荐,他参军入伍,踏上了他乘风破浪的人生之路,数年之间,就屡立战功。不过,真正让他留名青史的,是他“假狮破真象”的传奇作战故事。

这一年,皇帝又交给宗悫一项重要任务,他封宗悫为“振武将军”,命他带领5000人马,前去征伐林邑国。这林邑国可远着呢,在今天的越南中部。说起来,林邑国在汉朝时是中国的一个县。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林邑人自立为王。到宗悫南征时,林邑国已有200年的历史。过了这么多年好日子,林邑国怎么肯乖乖地投降呢?宗悫的5000大军来势凶猛,林邑国王却是不慌不忙,为什么?原来他有一样百战百胜的秘密武器。

双方军队排兵布阵完毕,林邑国王亲自擂鼓,众将士摇旗呐喊,战场上顿时杀声震天。同时,还夹杂着一阵阵奇怪的低吼声。宗悫和他的士兵们不由得有些纳闷。交战开始了,战旗招展处,只见林邑国的士兵向两边一分,几百只经过训练的大象披着铠甲、红着眼睛,似发疯一般向宗悫的阵地猛冲过来。原来在东南亚地区,有很多大象,有人便训练大象来打仗。这群战象,就是林邑国王的秘密武器!

这大象当战士,皮又糙肉又厚,再披上铠甲,简直就是刀枪不入。几百只大象一起冲过来,真有排山倒海之势。宋军哪见过这个,顿时手忙脚乱,四散奔逃,生怕被大象踩成肉饼。这一仗是一败涂地,宗悫召集大家商量破敌的办法。

这个说:“他们有大象我们也去买大象,看看谁厉害。”可临时去训练大象也来不及呀,这个意见被否决了。

那个说:“大象怕狮子,我们干脆去买几百头狮子,把大象吃了。”可马上有人反对:“你能保证狮子听你的话吗?别没把大象吃了,先把我们当夜宵塞牙缝了。

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宗悫却是眼前一亮:我就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三天以后,林邑国王又赶着他的大象士兵来叫阵了,他已经迫不及待地要把宗悫赶回去。双方又是排好阵势,林邑国的战象又甩着长鼻子迈着四方步出击了。可走着走着,它们眼前一花,前方出现了几百头狮子,长长的毛尖尖的牙,张着血盆大口扑了过来。领头的大象一声长嘶,叫了声:哥们,情况不对,咱们跑吧!象群受惊后一片混乱,回身冲进了林邑国的士兵队伍中,又是踩又是撞,林邑士兵死伤无数。宗悫趁机发起冲锋,乘胜追击,杀得敌人哭爹喊娘。林邑国王只好自认倒霉,归顺宋朝。

宗悫怎么在短短三天内变出几百头狮子来呢?原来,这些狮子都是模型,是宗悫请来能工巧匠连夜画的,是纸做的!宗悫让士兵把这些狮头模型挂在胸前,又吼又叫,冲锋陷阵,再加上这大象的眼神也真是成问题,居然一举成功。估计林邑国王知道自己败在纸狮子手下,更是悔青了肠子。

这一仗让宗悫威名大振,到现在,中国象棋里还有一招,就叫“宗悫破象”呢。

乘风破浪,意思是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比喻排除困难,奋勇前进。

出自《宋书·宗悫传》:“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二、『画龙点睛』

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yáo,吴郡吴中(今江苏苏州)人。南北朝时期梁朝大臣,著名画家。

梁武帝萧衍天监年间,张僧繇任职武陵王国侍郎,直秘阁知画事,历右军将军、吴兴太守。苦学成才,长于写真,并擅画佛像、龙、鹰,多作卷轴画和壁画。他的绘画技术很高超。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

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栩栩(xǔ)如生,惟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

张僧繇画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太逼真了。可是,当人们走近一点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得是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大家纷纷请求他,把龙得眼睛点上。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珠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

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日子长了,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在说谎。

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答应给龙"点睛",但是他为了要让庙中留下三条金龙,只肯为另外一条金龙点睛。这一天,在寺庙墙壁前有很多人围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一条龙点上眼睛。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点过第一条龙眼睛,过了一会儿,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鸣电闪,在雷电之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一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

过了一会,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dèng)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再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三条龙,而另外一条被"点睛"的龙不知去向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传说引申出"画龙点睛"这句成语,比喻说话或做文章,在主要处用上关键性的、精辟(pì)的一两句话,点明要旨,这样的话被称为"点睛之笔",使内容就更加生动有力了。但是在知识改革开放的信息时代,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张僧繇给龙点了眼睛就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

画龙点睛,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云:“点之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二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皆在。后人根据这个故事概括出“画龙点睛”这句成语。

“画龙点睛”原先是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收藏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two星球社区-南京鲸飞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 苏ICP备2021054510号 )

GMT+8, 2024-3-28 16:28 , Processed in 0.07063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