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two星球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发新帖

1023

积分

0

好友

143

主题
发表于 2022-11-6 07:07:02 来自手机 | 查看: 1809| 回复: 0
一、『一箭双雕』

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中郭靖曾一箭双雕,在中国历史上真的曾经有人做到过一箭双雕,这个人叫长孙晟(shèng?)。

长孙晟的曾祖父长孙稚(zhì?),在宇文泰奉西魏元氏傀儡皇帝入关的时候把守武关,当时他投入宇文泰,打开关门放他们入关,又挡住了高欢的追兵,有救驾之功,所以被封为异姓王。传到长孙晟的父亲长孙兕时,则是当过州刺史,仪同,最后死时是个县候爵。?长孙晟本人是四儿子,父亲的爵位与他没有关系,但他从小苦练武艺,练得一手神箭绝技。

北周时,皇帝为了安定北方的突厥人,决定把一位公主嫁给突厥国王摄图。为了安全起见,派长孙晟率领一批将士护送公主前往突厥。来到突厥后,突厥可汗摄图大摆酒宴。宴请长孙晟。酒过三巡,按照突厥的习惯要比武助兴。突厥国王命人拿来一张硬弓,要长孙晟射百步以外的铜钱。长孙晟一箭命中。

从此摄图对长孙晟非常敬重,留他在突厥住了一年,并经常让他陪着自己一块儿去打猎。有一次,他俩正在打猎,摄图猛抬起头,看见天空中有两只大雕在争夺一块肉。他忙送给长孙晟两枝箭说:“能把这两只射下来吗?”长孙晟说“一枝箭就够了!”。然后张弓搭箭,对准两只打得难分难解的大雕,将两只大雕串在一起射落。这就是一箭双雕的由来。

长孙晟不单单武艺高强,而且心机深沉,他滞留突厥一年,利用这一年时间,他对突厥的山川地理,风俗人情都详加了解,甚至连突厥各个主要部落一年四季的草场和营地都摸得一清二楚。同时,长孙晟还摸清了突厥内部分裂,大小可汗林立,尤其是沙钵略可汗与阿波可汗不睦之事。至于那个西突厥的达头可汗,也只是名义上奉沙钵略为宗主,实际上并不遵他号令。这可以说是古代版的情报战了。

针对掌握的突厥实情,长孙晟献计,在每年东西突厥来使朝会的时候,故意把西突厥达头可汗使者的位置放在沙钵略可汗的使者之上,岁币的赏赐也是给西突厥更多。果然,沙钵略可汗就在心中对达头可汗有了猜忌。

开皇三年,隋朝和突厥开战,长孙晟随柱国窦荣定出征,当时正好碰上阿波可汗和达头可汗,于是长孙晟潜入敌营,跟这两人晓以利害,甚至主动表示可以放弃一些边境州郡让其洗劫,结果吃饱了的达头直接退兵,而阿波贪心不足,还想再抢,却被窦荣定大军击败,于是也退回大漠。长孙晟又偷偷地找到了亲近大隋,一向对沙钵略可汗出兵有所不满的沙钵略可汗之侄染干,让他去沙钵略的军中散布消息,说是突厥北部的铁勒部落反叛,袭击了沙钵略的本部。当时沙钵略可汗虽然大败,但主力还在,仍不死心,本来准备换个方向入侵并州一带,但听到这消息,又发现阿波和达头都退了,自己已成孤军,才火速撤军。

沙钵略可汗在此战中损失最大,几乎一无所得,他把战败的原因都归结于阿波和达头的背叛,回头一气之下攻破了阿波可汗的部落,阿波兵败后投奔了达头可汗,达头大怒,借了阿波军队,让他反攻沙钵略可汗,自此突厥内部连年征战,一年年地衰落了下去。

沙钵略被阿波和达头打得节节败退,而同时隋军也几次袭击他的仆从部落。实力大减的沙钵略最后无奈,只得向隋朝请降,谢罪。就这样长孙晟不费一刀一枪,只凭一张嘴就把强大的突厥分化瓦解了。

长孙晟共生有五子二女,其中续弦高氏所生的第四子与幼女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长孙无忌与长孙皇后兄妹。

一箭双雕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唐·李延寿《北史·长孙晟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

成语的意思是指射箭技术高超,一箭射中两只雕。后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二、『罄竹难书』

隋朝末年,统治者隋炀帝异常残暴,生活上骄奢隐淫逸,不顾百姓疾苦,连年大兴土木,不断在国内大量征兵,征用劳力,年轻力壮的男子不是去打仗,就是给朝廷干活。结果片田大地荒芜,百姓民不聊生。劳苦大众忍无可忍,于国内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在众多的农民起义军中,有一支是翟让领导的义军。它以瓦岗寨(今河南滑县南)为根据地,称为瓦岗军。起义军中有许多是渔猎手,勇敢善战。翟让骁勇而有胆略,队伍很快发展到万余人。

早在炀帝大业九年(公元613年),越国公杨玄感就乘农民起义纷起的时候,起兵反隋,但不久即败死。他的手下李密,在失败后被捕,但在押送途中逃脱。大业十二年,他投奔瓦岗起义军,游说翟让联合附近各起义军,取得对隋军的作战胜利,从而取得了翟让的信任。次年,李密取得全军领导权,称魏公。

李渊是隋炀帝的姨表兄弟,是当时太原的留守,隋炀帝派他镇压农民起义。当时农民起义发展迅猛,已遍布全国,李渊自知要镇压下去是不可能的,他很了解隋炀帝,知道他猜忌嗜杀,在这个动乱的年代,保证自身安全都不容易,更别说保护昏庸的皇帝了。后来李渊和他次子李世民在大业十三年(617年)发动兵变,封自己为大将军,带领部队攻打隋军。

此时,在今河南省东部的李密,势力不断扩大。李密取得大权后,为了进一步联合各路起义军,以及吸引隋朝的文武官员来投奔他,便在进攻隋都洛阳的时候,发布了一篇讨伐炀帝的檄文,号召各方人士推翻隋朝的统治。檄文在历数炀帝残暴统治、祸国殃民的十大罪状之后与道:“用尽南山所有的竹子制成竹简,也与不完杨广的罪过,决出东海的水,也冲洗不清他的罪恶。”

这篇檄文一经传出,就引起很大的轰动,大家争着传阅,李密的声势也因此壮大起来,一些起义军领袖如窦建德和徐圆朗等都力推李密坐天子之位。李密此时并不着急,他觉得洛阳还没有拿下,就不算成功。

由于李密的势力不断扩大,李渊就想拉拢他,于是派人送去书信,说明自己的意愿。李密自以为是,觉得自己势力强大,就没把李渊放在眼里。他要求李渊带领自己的军队来他的地盘,就会和李渊结盟,但盟主是李密。

李渊这时不敢得罪李密,但他自己根本不想去李密的地盘,于是说道:“李密骄傲自大、目中无人。我刚要进兵关中,如果现在回绝他,就又多了一个敌人,还不如给他拍拍马屁,让他再骄傲几天,日后再慢慢观看鷸蚌相争,到时我就坐收渔利。”

于是,李渊就让部下回信给李密,信上说:“天生万民,必有司牧,当今能为司牧,作为天子者,除了你还有什么人?老夫年逾五十岁,没有这个野心了,愿意跟着大弟你攀鳞附翼。”

李密看完信,更是洋洋自得,觉得自己很是了不起,从此再没有怀疑过李渊。然而最后还是李渊赢得了天下。

隋炀帝昏庸无度,穷兵黩武。恶贯满盈必遭天谴,农民起义遍地起,隋炀帝最终落了个身死国亡的下场,可悲可怜。有些人的罪恶确实罄竹难书,这些人会遗臭万年,难以逃脱历史的评判;但是还有一种人,一辈子行善积德,这些人名垂青史,永远会被世人牢记。

俗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对小错听之任之,终有一天小错会釀我无法弥补的大错。而行大善的人也是从一件一件的小事开始做起的。如果日行一善,就能够积累起一个善良的人生,众人喝彩的人生。

罄竹难书,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语,出自《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罄竹难书”原义是用尽南山的竹子做竹简,都写不完他的罪行(罄:用尽,用完。竹:竹子;古人用竹子制成竹简来写字);后比喻事实极多,难以写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收藏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two星球社区-南京鲸飞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 苏ICP备2021054510号 )

GMT+8, 2024-3-29 13:06 , Processed in 0.09790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