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two星球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发新帖

1023

积分

0

好友

143

主题
发表于 2022-11-9 07:36:04 来自手机 | 查看: 1713| 回复: 0

一、『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玄武门之变”的历史始末

我们经常把隋唐历史连在一起说,因为这两个朝代有继承关系。两者之间的有些细节说出来可能会让人大跌眼镜,比如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得喊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姨夫”。

李渊为人忠厚,礼贤下土,被姨夫隋文帝杨坚提拔为刺史。到了公元617年,提拔为刺史。到了公元617年,李渊任太原留守,简单理解就是当地的军事一把手。不久天下大乱,各地农民起义军纷纷讨伐暴君隋炀帝杨广公元618年,隋炀帝被宇文化及杀死。李渊听到这个消息后,很快出兵攻入长安,建立了唐朝。接下来,李渊派儿子李世民等大将征讨各地的军阀和起义军。到了公元624年,李渊基本统一了全国。

解决了外患,内忧又开始了。李世民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李渊却把太子之位给了长子李建成。李世民对此愤愤不平,想取而代之。公元626年,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奉命人宫,而李世民带着几名亲

信埋伏在玄武门下。李建成看到李世民后,大惊失色。李世民穷追不舍,搭弓射箭,当场把李建成射死了。李元吉想逃跑,李世民把他也杀死了。李渊对于儿子之间的争斗早就看在眼里,却有些无能为力。“玄武门之变”后不久,李渊就册封李世民为太子,然后退位当了太上皇。

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扩大了谏官的权力。谏官说白了就是给皇帝提意见、挑毛病的人,这份差事般人不太敢做,因为搞不好就会惹怒:皇上,甚至丢了性命。但魏征是个例外。魏征喜欢畅所欲言,经常给唐太宗挑毛病、论是非。唐太宗倒是挺大度的,非但不生气,还屡屡夸奖他。

有一次,他们讨论隋朝灭亡的原因,魏徵说道:“古人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非常有道理的。陛下您就像舟,而老百姓就像舟下面的水,水能撑起舟,也能让舟沉没,就看您怎么对待两者的关系了。”唐太宗非常欣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治理国家时经常用它来勉励自己。在唐太宗的治理下,唐朝的领土、经济和文化都非常繁盛。由于他的年号为“贞观”,所以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为“贞观之治”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出自《荀子·王制》: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

意思是水可以载着舟行驶,同样也可以让舟覆灭。唐太宗李世民常用此话告诫众人,久之成了李世民的"名言"。

二、『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魏征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爰读书,不理家业,曾出家当过道士。后任宰相之职,为唐朝贞观名相。

话说玄武门之变以后,唐太宗李世民把他任为谏官之职,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

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唐太宗是个行为很随意之人,别的臣子面见皇上,唐太宗有时候出恭接见,唯独魏征求见,唐太宗要着朝服,正襟危坐,因为他怕魏征骂他。

有一次,唐太宗曾向魏征问道:“做皇帝的有什么优点才能称得上贤明?由于什么样的过失才变得糊涂?我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

魏征回答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即贤明的皇帝,能够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而有些皇帝只爱听个别人片面的意见,当然就变得很糊涂了。”

魏征接着举例:”古代的尧帝和舜帝是大家公认的贤明帝王,他们善于听取多方的意见,特别善于采纳百姓的意见和建议.所以能够克服无数困难,使天下太平;而以前秦二世居住深宫,不见大臣,只是偏信宦官赵高,直到天下大乱以后,自己还被蒙在鼓里;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天下郡县多已失守,自己也不得而知。由此可见,作为国君,只听一面之辞就会糊里糊涂,常常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听取意见,采纳正确的主张,您才能不受欺骗,下边的情况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唐太宗听了连连点头称是,并时刻提醒自己时刻牢记。

隋朝皇室与唐皇室有亲戚关系,唐太宗对隋朝在很短的时间里亡国的历史记忆犹新。有一次,太宗读完隋炀帝的文集,对左右大臣们说:“隋炀帝这个人,学识渊博,也懂得尧、舜好,夏桀和殷纣王不好,为什么干出事来那么荒唐?”魏征乘机劝太宗以隋亡为鉴,并引用《荀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以君喻舟,以民比水,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劝太宗体恤民众。

从此,唐太宗很注意听取下面的谏言,鼓励大臣直言进谏。

因为有贤明的魏征时常劝谏唐太宗。且太宗也能虚心听取意见,广泛采纳众人的合理建议,国家很快呈现繁荣局面。魏征去世后,唐太宗伤心欲绝地说:"用铜做镜子,可以看出衣帽穿着是否整齐,用历史做镜子,可以明白各个朝代为什么兴起和没落;用人做镜子,可以清楚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和得失。今天魏征不在了,我真是失掉了一面好镜子啊!"

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从魏征劝唐太宗的话演变而来。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意思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出自《资治通鉴·贞观二年》:“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收藏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two星球社区-南京鲸飞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 苏ICP备2021054510号 )

GMT+8, 2024-3-29 02:50 , Processed in 0.07439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